首页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 浙财大:学生资助工作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
详细内容

浙财大:学生资助工作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

       亚楠是浙江财经大学2018级学生,因为身体和经济问题,大一刚入学时极度不自信,夜里常常失眠。她害怕社交,内心胆怯。学校得知她这一情况后,为她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帮扶计划。

  学校不仅通过国家的资助政策解决了她日常生活的基本问题,还通过发展性资助提升了她自立自强的积极心态,实现扶困与扶志、扶智的有机结合。现在的亚楠更加乐观开朗,自学了手工花编织,还擅长歌词创作。

  “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转向‘学生的实际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不再在资助对象认定过程中给学生“贴标签”,而是聚焦于学生实际困难,用有效办法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困难与资助需求。”校党委书记李金昌说。

  目前,浙财大本科生总数约15000人,受助学生1700多人,平均11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受助生。据校党委学工部部长曹桢先容,“我接触过的学生中有的甚至连电脑都不会开。所以对于受助生来说,经济问题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今学校资助工作重心已从保障性资助走向发展性资助。”在她看来,要把资助的过程作为一个教育的过程,把每一项资助都当作是一堂“育人课”。

  近期,浙财大针对受助生特别开设了书画培训班。由艺术学院老师引导,每周三次课。不仅课时费全免而且课程材料均由学校提供,学生可自由灵活地选择课程和时间。并且学生创作的作品还将在校园展览。“家庭困难的学生很多从小就没有机会接触艺术类课程,内心可能会有些自卑。大家希翼通过此举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增强自信心。”曹桢说。

  学校还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工作目标体系,开展“6个1”综合素质提升项目。鼓励受助学生在大三之前能够积极“参加1次社会实践、参加1次政策宣讲、参加1次志愿服务、参加1项学术活动、参加1个学生社团、培养1项文体爱好”,以此增加获得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

  由于偏远地区的受助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差、科研能力弱等问题,学校为此每学期都会开设面向受助生的学业互助小组,开设英语、高数提高培训班,设立校级学生课题,并对学生参与竞赛给予奖励,促进学生建立自立自强的成才意识,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针对受助学生专业认同和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等问题,学校每年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专题辅导,通过“生涯访谈大赛”调动学生自我认识和生涯规划的积极性。

  浙财大还开展了各种有助于困难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特色活动,在培养他们学习、人际交际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与责任意识,特别是针对新入学的困难学生开展“七号室友”帮扶活动,组织选拔高年级学生作为新生寝室的“第七名室友”,与困难学生结对开展朋辈帮扶,引导困难学生走出迷茫,踏上自立自强之路。

  “学校把学生资助工作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在育人各个环节给予受助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倾斜,提升这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成才。”李金昌说。(通讯员赵蕾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技术支持: 极速互联 | 管理登录
seo seo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