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 江苏开放大学:让教育扶贫“开花结果”
详细内容

江苏开放大学:让教育扶贫“开花结果”

    教育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如何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积极发挥人才、科技与开放办学体系优势,努力在祖国大地书写助力脱贫攻坚的“高校样本”,成为江苏开放大学近年来着力研究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精准投入:输出人才“授人以渔”

  2016年,学校选派优秀干部陈静江先后入驻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鲁渡村、严黄村开展帮扶,输出人才和智力资源,真正“授人以渔”。

  在鲁渡村,学校为当地低收入户提供技能培训,增加就业渠道,鼓励低收入农户“用自己的骨头长自己的肉”,甩掉贫困帽子。从利用网络渠道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到筹建装机容量86千瓦的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从组织师生来涟水捐书助学到开展留守儿童夏令营、资助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学校为当地脱贫致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学校先后在涟水县东胡集镇利用资金近百万元,对口帮扶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56户572人已全部脱贫,年均村集体收入超40万元,圆满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今年10月,江苏开放大学校长崔新有赴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严黄村实地调研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他强调,学校将继续不忘初心使命,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加大投入,持续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输血变造血:一村一名大学生

  学校利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每个村庄培养自己的“致富带头人”。来自扬州市瓜洲镇的普通村民魏铭,通过江苏开放大学“一村一计划”,修学乡镇企业管理专业,从一名高中生成长为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教育毕业生。学业完成后,魏铭利用掌握到的企业管理技术创办乡镇企业扬州市晶磊衬业有限企业,从一个年产值只有100多万元的小作坊发展壮大为产值近3000万元的列统企业,以实业带动全村致富发展。

  自2007年起,学校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全省60个办学点已累计培养33427名毕业生,遍布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农村行政管理等领域,培养带动各行各业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因地制宜:覆盖社区教育“最后一公里”

  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着力点,而教育精准扶贫是稳定脱贫的助力器。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思路,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加强合作,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把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地。

  地处邵伯湖西岸的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原先是扬州市唯一纯渔民居住的渔业专业行政村。2017年,为促进沿湖村向美丽新村转型发展,学校充分利用覆盖全省城乡,且结构稳定、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五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直接引导沿湖村乡村振兴的建设,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学校开展送教入村、专家入户等活动,帮助村里开发“渔乐渔学——最美渔村游学项目”,还手把手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育的植入,使绿水青山焕发新的生机。昔日落后的小渔村逐步发展成以“渔学问”为主的休闲旅游度假村,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示范案例。

  沿湖村并非个例,截至2019年,江苏开放大学共组织、推荐了28个游学项目,17个游学项目进入现场考核阶段,11个项目成为江苏省首批游学项目,被授予“江苏省社会教育游学基地”称号。

  跨越千里:让优质教育资源在西部“落地生根”

  近年来,学校与陕西省、青海省以及贵州省三省广播电视大学积极开展对口协作工作,不断提高基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支撑服务水平和能力,开创区域间社会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学校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以师资交流为内容开展的教育扶贫已有十数个年头,南京、常州、宿迁等地都留下了新疆电大教师的足迹。从优质资源共享、网站对接到共同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交流;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跨区域社会教育研究,到合作开展“游学”“养教结合”“学习苑”等社区教育基地建设;从跨区域的师资库建设,为教师、管理人员、志愿者提供培训支撑,到接受当地干部、管理骨干来江苏开放大学挂职锻炼……不少人返疆后都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领域的骨干,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

  截至目前,学校已组织带领系统内23所市县开放大学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东西部社会教育结对工作,4所市县开放大学与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东西部社会教育结对工作,54个结对院校就合作、支撑事宜共商共建方案,并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资源共享、人员培训到项目策划、课题研究……学校还在促进西部地区教育服务基础能力提高向部分省份定向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教育资源输出,提供教育扶贫之路上的“江苏开大智慧”。

  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王建明表示,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人才和科技服务支撑,促进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为认真落实教育扶贫后半程工作,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添砖加瓦。(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成蕾)


技术支持: 极速互联 | 管理登录
seo seo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