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探讨 >>理论探讨 >>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详细内容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孙 平

mmexport1561345820933_看图王.JPG

编辑近影

资助不是目的,资助只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成才的一种手段。国家实施学生资助政策,主要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并使其成长成才。

学生资助工作不能停留在经济资助层面,还要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资助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和人文关怀,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构建“他助——自助——助他”的资助育人模式。然而目前学生资助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将工作重心放在资助工作的各项资助管理,对如何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则关注较少,缺乏对贫困生应有的鼓励与引导。

大家应该认识到,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只是资助工作的基础,促进学生品德高尚、全面发展、健康成才,才是资助工作的深层目的和最终目的。因此,大家应该通过重视“精神扶贫”领域、调整学生资助结构、构建和谐校园学问等方面来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

一、育人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

习大大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的与归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根本定位与时代要求,是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立足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国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因此,做好学校贫困生的帮扶工作,必须在学生资助的基础上注重对受助学生的情感关怀,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

虽然国家和社会通过一系列举措,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生,使他们不再为生活费和学费而发愁,能够安心学习。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大家也发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大家必须切实发挥好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使学生资助工作的这项重要内容真正被重视起来教书是为了育人;资助也是为了育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以育人为中心,学生资助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育人环节,一个良好的育人契机。大家应该转变观念,切实加强“育人”工作,把做好贫困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作为资助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职责。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实现资助育人功能

(一)做好“精神扶贫”领域工作

在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上,如何解决因经济上的弱势引发的相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就需要大家积极创新帮扶手段,全面提升贫困生的各种能力,达到资助育人的目标。要提升受资助学生的各项能力,首先要注重对贫困生的精神帮扶。在“物质扶贫”的同时,大家不能忽视“精神扶贫”。有的学生虽然得到了资助,但是内心仍然有挫败感和失落感。这种心理使贫困生不易养成自强拼搏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得有的贫困生得到资助后仍不奋发努力,很难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时也很难有很强的承受能力。因此,学校一方面用经济手段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另一方面,要详细掌握贫困生的总体情况和个体情况,注重精神帮助,引导贫困生正确的对待逆境,克服依赖性养成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要教育他们把国家的、社会的关爱帮助,化为自己努力奋斗的强大动力。

要在贫困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抗逆”教育,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鼓励他们以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自己的现状,正视生活上的困难和逆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贫困生正视贫困,认识到没有经济上的贫困,只有常识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贫困,应珍惜贫困生活为自己带来的精神财富。同时,对于贫困家庭学生,学校、社会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通过自给自足、勤工助学等各种渠道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识和品格这才是育人的根本。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家要坚持资助与教育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的帮扶理念,不仅要给予贫困学生经济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和能力上的提升,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适时调整学生资助结构

学校在奖学金评选过程中,通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优秀学生的事迹鼓励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奋发学习,获取奖学金缓解家庭困难在助学金发放过程中,这些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树立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按照“示范带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整体思路,建设和抓好青少年素质提升工程主阵地。我旗组织开展“德润草原凝聚中旗”、“德润草原关爱中旗“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校园之星”“校园之星楷模”“五好小公民”“最美少年”“道德银行”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服务扶贫大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一个区域,在营造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一定成效。我旗还组建“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宣讲队”深入嘎查艾里,开展农牧民素质提升宣传活动,促进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农牧民致富技能也十分重要我旗在职业学校开设农牧民种养殖实用技术、王府刺绣和马头琴、四胡制作等培训班,充分发挥资助工作中自给自足的育人功能。这些好的教育方法值得好好推广和借鉴。

在各项资助工作中,大家要特别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大学生可以通过劳动实践,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和掌握工作方法,改变大学生们过去对体力劳动的偏见,同时也增强对同学劳动成果的敬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勤工助学学生敬业爱岗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

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心理上不再有被施舍的感觉,有利于克服自卑感,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自给自足、勤工助学,让学生了解劳动的艰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增强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立、自强以及感恩意识。通过勤工助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其日后走向社会就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工作经验,增加其自信心。

(三)积极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学问

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和家庭经济状况各异,必然导致学生中容易出现贫富差距、消费差距与心理差距。这些差距使经济困难学生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容易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产生消极的思想,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冲击他们经过多年主流教育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这一校园现象,特别是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产生的不利影响,所以必须积极探索实施消除差距感的措施,实现“环境化贫”。

学校要强化校园学问建设,把“全面发展,全体成才”的全员育人目标融入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校园学问中,建立一种民主、文明、平等、相互敬重的校园学问氛围,向学生提供和谐交流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获得别人的敬重和支撑,在交流中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真挚感情,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同时,学校可通过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刻苦学习,带动校园的学风建设通过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端正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有的学问反过来影响整个校园学问的建设。大学还要积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入社会的公益活动,使他们在公益活动中增强感恩和回报意识。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让他们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自信心,提高适应能力,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资助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理解资助育人内涵。要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构建“他助——自助——助他”的资助育人模式。要重视“精神贫困”领域、调整学生资助结构、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学问,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脱精神上的贫困,具有健全而独立的人格,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编辑单位:科右中旗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 极速互联 | 管理登录
seo seo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