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风采 >>会刊精选 >> 民族教育的楷模 民族学问的摇篮
详细内容

民族教育的楷模 民族学问的摇篮

——记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

  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民族小学之一建校83年来,该校认真贯彻实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坚持民族教育特色,争创一流民族学校,为国家的民族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始终把学习、使用、研究、发展蒙古语言文字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少数民族人才,是当之无愧的民族教育的楷模、民族学问的摇篮

包永梅校长.JPG

包永梅校长

一、历经坎坷走向光明,满怀信心编织希翼

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于1932年在王爷庙成立。学校始称科右前旗第一小学。建校之初,学校开设初级班2个、高级班1个,开设蒙古语、汉语、满语、算术等课程。1933年,增加了自然常识、修身、美术、音乐、手工艺、体育等课程。1935年,高级班36名学生毕业。1938年,学校更名为科右前旗王爷庙公立第一国民优级学校,共有8个教学班。1945年12月,张策、方志达、胡炳权等秘密进入王爷庙,成立了东蒙古青年团。校长赛音乌力吉加入了党组织。部分教师也积极加入了党组织和团组织。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学校除了沿用部分算术类旧课本,其它的文史类课本改用了教师自编的新教材,包括共产主义理想、苏联少先队活动等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创办了多种形式的速成班,培养出了好几代优秀毕业生,为内蒙古和国家输送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1952年,学校转型,改为完全小学,更名为爱国第一小学,实行国家小学六年制规定。1956年下学期,学校更名为呼伦贝尔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69年,学校更名为乌兰浩特市民族小学。1980年7月,随着盟市复建,学校归属乌兰浩特市,恢复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

走过荆棘坎坷,迎来希翼曙光。跨过一个世纪,经历两个时代的曲折发展,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几经更名,经过83年的风雨洗礼,在24任校长及几代教育工编辑的不懈努力以及各级各界领导的关心支撑下,2013年7月,学校从五一北大路迁至兴安北大路,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校容校貌发生了质的变化。2014年7月,学校上划为盟直管理学校,正式更名为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现在,校园占地面积达到3万余平方米,校舍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食堂面积达到1100平方米,拥有260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24个教学班,在校生达到1205人,教职工达到81人,其中有本科学历的69人,大专学历的12人,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学校现有全国课堂竞赛一等奖获得者8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5人,自治区级教学能手21人,自治区级课堂竞赛获奖者48人,自治区名师1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师4人,盟市级课堂教学竞赛获奖者56人。

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党支部成立了爱心妈妈俱乐部2.jpg

学校成立了爱心妈妈俱乐部

二、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始终坚持“传承优秀民族学问,培育新时期合格少年”的办学理念,不断弘扬、培育、发展地方优秀民族学问,开创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建设之路。

    学校的德育工作由校长直接负责、政教处组织实施。他们以“爱心妈妈俱乐部”为载体,打造“五型”党支部,即阳光型党支部、示范型党支部、关爱型党支部、和谐型党支部、特色型党支部。调动各处室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各施其长、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互相促进、齐抓共管的育人机制。要求教师用“三心”和“三实”对待学生对待工作,“三心”即“细心、爱心、耐心”,“三实”即“扎实、朴实、真实”。老师们像妈妈一样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心态。学校班风纯朴,学生积极向上,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演唱 道日娜等 “快乐的牧羊人”.jpg

孩子们演唱歌曲《快乐的牧羊人》

    三、提炼整合教学资源,建设民族特色学校

    实施特色办学以来,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结合实际,制订了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学校秉承传承民族优秀学问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科研立校”之路

    他们以“打造精品课堂、追求教学质量”为主题,通过落实内涵式发展,狠抓教学质量。他们要求教学活动主题鲜明,教师课前有见解,听课有思考,评课有新意。每位老师都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堂课,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每一堂课,构建和谐的评课学问,促进教师成长。学校在注重内涵发展的同时,也狠抓校园建设。他们内重质量,外塑形象,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学校注重校园建设。整个校园以蒙古族民族学问为主基调。校园中有民俗区域,建有传统的大型蒙古包,孩子们的民俗课在蒙古包里进行。民俗区域是蒙古族民俗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其他民族的孩子也可以来这里上民俗课,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为了让学生了解和传承科尔沁学问,学校建立了科尔沁学问展览室。通过展示科尔沁特色工艺品、生活用品,让学生了解科尔沁饮食学问、祭祀学问、宗教学问、民族服饰、民间艺术、传统礼仪等。学校的图书室是开放式的。图书室不仅搬到了教室,还搬到了教学楼走廊。每个楼层都设有图书角。每月评选一次读书明星学生和读书明星教师。图书室为学生提供蒙古、汉、英三种语言工具书,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北京中关村企业家们为蒙校献爱心捐赠(1).jpg

包永梅校长接受中关村企业家爱心捐赠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注重开展系列教师特色活动,激发教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激励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为教师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单周进行业务学习,双周进行以学习为主题的特色例会。以例会促学,以例会促训,以例会提升业务水平。教师们把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进行展示,分六大版块进行:一是教师基本功展示;二是优秀教学反思交流;三是优秀教案交流;四是进行好书推荐;五是教育理论研究;六是教研组创新特色展示。

学校给教师搭建自身提升的教育平台,如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伴互助、教师论坛等。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讲一次示范课,写一篇教学体会,自制一个优质课件,写一篇论文或案例,读一本专著,做一万字教学笔记。学校还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了比教法、比基本功的良好氛围。集体备课以“一课双师”的形式进行。针对班额大、学生多、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情况,学校采取上“一课双师”课的办法。经过几年的探索,“一课双师”具有针对性、快捷性、高效性,教师全员参加备课,全员参加评课、听课,反馈意见后进行第二次集体备课,第二次讲课,第二次评课,达到每个单元教学内容通览集备,体现了严谨、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教改实验课坚持常态化。每位教师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教学、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课题,部分课题已经立项为国家级课题。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我的一堂课改”活动,举办“银马镫”杯蒙汉语朗读比赛,检验读书活动的成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参加活动的表现能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师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有约束感的教师、有责任感的教师、有上进感的教师、有专业感的教师、有奋斗感的教师、有亲和感的教师、有智慧感的教师。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科研,坚持“课题回归校园、科研走进课堂”的教育科研方向,让课题研究起到服务、引领教学和打造学校特色的作用。推行“一课双师”课型。“一课双师”是指两位老师同上一节课,其中一位是主讲教师,另一位则是副讲教师,两位教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一课型适合学习内容难、操作性强、计算复杂、复习内容多、教学内容浓缩的特殊课。在近四年的尝试中,“一课双师”得到了区盟市教研室的认可,现在已经申报立项国家级课题。

    学校始终坚守“质量为根本”的意识,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实施了“过程完整化教学”教学模式与学校独创的“双师一节课”的课堂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实践水平。

校长包永梅于2012年获得全国百强校长荣誉,在全国课堂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被聘为国家级课堂竞赛评委,是国家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自治区优秀教学能手、自治区兼职教研员、自治区先进工编辑、盟级优秀骨干教师。她的多篇论文在自治区以上刊物上发表并分别获奖。承担了的国家级课题在自治区推广的任务。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五规划“三教整改”课题的子课题“小学蒙古语文三步教学法”,并获国家级课题成果优秀学校奖,自治区级小学蒙古语文“以阅读为支柱提高写作能力”课题获教改课题先进学校奖。

学校以“创建国家一流学校、培养合格公民”为办学目标,以“草原雄鹰放眼世界”为校训,办学效果显著。近年来,不断有兄弟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到校参观学习。2014年11月,辽宁省中小学蒙古语文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在学校进行培训。学校被命名为“辽宁省民族学校教师培训基地”。与此同时,学校聘请国家教科所敖木巴斯尔教授及内师大教授陶哈斯巴根到校进行讲座。学校每年派出近60%的教师外出学习,拓宽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实力。

    

我校与藏族小孩、南方小孩在北京鸟巢同台演出.JPG

     孩子们与藏族儿童在北京同台演出后合影

     五、强化校园艺术活动,彰显校园民族特色

学校以传承蒙古族传统学问为已任。自建校以来,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一直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民族特色突出、民族氛围浓郁、民族学问彰显、办学质量显著的民族示范学校。他们重视蒙古族民间歌舞的学习,开展了经典唱读工程。成立了42个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包括马头琴、四胡、科尔沁民歌、长调、蒙古族舞蹈、蒙古族民俗、蒙古象棋、蒙古刺绣、蒙古文书法、国画、儿童画、电子琴、手工制作等,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举办歌咏比赛、民族舞蹈大赛等校园学问活动,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小组中尽情发挥特长,突出个性。

    学校组织教师编写好来宝教材,使好来宝进入课堂。以诵读好来宝为课题,蒙古语文教师、汉语教师深入研究诵读好来宝、诗文,积淀学生常识底蕴。学校每周一课前十分钟都要举行师生诵读好来宝、诗文活动,每班每周上一节好来宝课。。

 学校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如举办阳光体育一小时、千人诵好来宝、千人跳安代舞、蒙古那达慕三项主题大型团体操等活动。他们通过开展系列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强化蒙汉英作文竞赛和朗读竞赛、数学竞赛、六项技能竞赛(艺术节)、综合常识竞赛以及美术、书法、体育运动会等培训工作。开展读书明星教师和读书名星学生比赛活动。竞赛有三语演讲、三语朗读、三语作文、读书交流、故事大赛等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竞赛,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乌兰浩特市兄弟手拉手活动.jpg

学校组织的乌兰浩特市兄弟手拉手活动

书声琅琅,琴声悠扬。2010年,学校组织了千人诵好来宝和千人跳安代舞活动。学校的舞蹈班多次代表盟市参加上级比赛,并获得多个荣誉。民歌演唱是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学校实施民族特色教育的切入点。学校组建民乐班,每学期组织一次唱民歌大赛和民族乐器的汇报演出。在团中央“星星火炬”竞赛中,20余名学生表演的马头琴合奏获金奖。多名学生获得全国百名好儿童、国家英雄少年、全区十佳少年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与学总课题组及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蒙古语阅读能力发展教改实验先进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民族中小学三教整改标兵单位、全国蒙授中小学蒙汉双语教学改革先进学校、国家级义务教育阶段蒙古语文阅读能力发展教改实验先进学校、国家级义务教育阶段以蒙古学问为载体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改实验先进学校、国家级义务教育阶段汉语阅读能力发展教改实验先进学校、自治区第二届乌兰夫蒙古语言文字奖、全区首批小学蒙古语文及汉语教改实验先进学校、自治区电化教育优秀学校、内蒙古标准化民族学校、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黄杉 吉木斯)

    

 

 

技术支持: 极速互联 | 管理登录
seo seo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